一图看懂为啥你在牛市中不赚钱,太形象了!(附牛市策略)

富士手表微信公众号:
+ 关注
 

看完上面这张图,想必你知道为啥在牛市中不赚钱了,经历过07年牛市的股民肯定会同意,牛市里唯一的策略就是两个字:守住!

大多数投资者在股票投资过程中都有过这样的抱怨:“我知道那是一只好股票就是拿不住”。更有的投资者说,几乎所有翻倍的股票都曾经买过,就是涨一点就卖了。在博主认识的那么多A股投资者中,赚钱的也不少,可是真正赚大钱的几乎没有,或许有几个所谓的高手在某一段时间内成绩不错,短线战绩斐然,但是时间一拉长,这些人又都亏回去了。

最近这些年,A股产生了几百只翻数倍甚至十几几十倍的超级大牛股,但是真正能拿住这些股的人少之又少,而那些极少数孤独的坚守者,最终都成了市场的大赢家。那么为什么只有极少数投资者能够坚守住呢?在A股市场做中长线投资为什么那么难?也许有些人会怪这个市场不成熟,不适合做中长线投资。实际上,这显然只是失败者的借口而已,真正的原因还在于自己。彼得林奇曾经说过:“如果人们长期在股市赔钱,其实该怪的不是股票,而是自己。一般而言,股票的价值长期是看涨的,但是100个人中有99个人却老是成为慢性输家。这是因为他们的投资没有机会,他们买在高位,然后失去耐心或者心生恐惧,急着把赔钱的股票杀出。他们的投资哲学是“买高卖低”。

回到A股市场,大多数投资者无法长期坚持的原因主要在自己,具体表现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错误的以为频繁的交易更能带来利润
有很多投资者认为高点卖出,低点买入可以挣的比长期持有更多。而时间的理论研究和美国股市的实践证明,这是个完全错误的想法。频繁交易并试图通过获利的投资者,从来没有超越过长期持有者,也从来没有跑赢大盘,这是一个铁的事实。靠交易挣钱的投资基金,无法长久打败大盘指数。这个结论是美国众多基金管理师经验的总结,也是金融领域几十年实证研究的一致结论。在A股市场,同样的理论和实践也证明这一点。虽然确实也有那么万分之一的短线高手存在,但是各位读者也显然明白你自己是不是这万分之一。


2、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待股价的正常波动
最近这些年,A股市场整体波动较大,一些业绩稳定的成长股,也总是出现波段性的上涨、横盘和下跌,往往上涨的时候涨过了头,下跌的时候也跌过了头,虽然长期来说股价随着公司业绩的增长是上涨的,但是在大多数的时间段里,往往走势不尽人意。投资者面对这些大幅波动,往往不能正确看待,总以为自己买了业绩好的股票就应该上涨,殊不知自己是在短期暴涨后追进来的,走势长期萎靡时又忍不住割肉了,殊不知一卖就又涨了。正确的作风是要站在一些“跑来跑去跳来跳去的投机者”永远达不到的高度上来看待公司的成长和股价的波动。当有一天你可以直面短期30%的下跌而不为所动,能淡然面对一年的横盘不涨的时候。你就离成功不远了,就能最终看到风雨后的阳光。

3、人性的弱点被媒体大众加以放大
长期投资最难的就是股价低迷时的坚持,这个时候,由于人性的弱点,再加上被媒体大众的误导,往往就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因为在这个时候,大众投资者本能的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股价的短期走势弱的原因上,市场也总是充斥了对公司股价不利的各种利空消息。而实际上,这些利空消息往往都只是忽悠人的借口,他们或者在过去股价上涨的时候也照样存在早被股价消化或是对股价影响所谓利空,或者根本就不存在。而面对媒体宣扬的其他股票大涨,市场每天都有黑马,每周都有狂牛,你也不能为之所动。

翻开中国的各类报刊杂志网络博客等等,每天见得最多的也都是无数的短线黑马,不断的炮制着无数诱人上当的陷阱,极大的干扰了真正的长线投资者的视线。对于真正的长线价值成长投资者的成功案例却鲜有报道和宣扬。

明白了这些,相信真正的投资者也知道怎么做了,投资赚钱讲究的就是大道至简,做到两点六个字了你就会成功:“选对股,守得住”。

附:股市成货币蓄水池?小心又坑爹  

A股以“政策市”闻名,每一次上涨/下跌时,舆论和股民都能找出若干个“政府想干嘛”方面的理由。这次也不例外,其中一个理由就是:政府希望股市成为继房市之后的又一个吸收巨额货币的蓄水池。
  
考虑到最近一年来,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房价停涨,这一说法似乎很有道理。但是,股市真能成为货币的蓄水池吗?
  
货币蓄水池?
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保持着极高的广义货币(M2)增速。截止2014年2月末,中国国广义货币余额达125.74万亿元,M2/GDP比例接近200%,在主要国家中遥遥领先。这也是央行长期背负“滥印钞票”骂名的原因之一。
  
但与此同时,同其它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通货膨胀(以CPI衡量)却长期保持在较低的位置。
  
面对这两种背离的数据,有种观点认为,有一个资金的蓄水池,将央行发行的巨额货币吸收进去,避免了物价的大涨。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楼市被认为是这样的一个蓄水池。4月1日,新华社援引世邦魏理仕中国区研究主管陈仲伟的观点称,“楼市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蓄水池,可以吸纳超发的货币”;2014年4月,建业地产董事局主席胡葆森称,“胡温政府这十年,整个货币M2总量,从不足20万亿,到现在(2013年)突破100万亿,这些钱都去哪儿了,把钱当成水的话,土地、房产一定是最大的蓄水池。”
  
随着房价的回调,以及的股市暴涨,股市似乎成了一个新的蓄水池。
  
4月12日,《金融投资报》援引某专家观点称,“股市上涨可使股市成为130万亿巨额货币发行量新的蓄水池,以取代房地产市场旧蓄水池”。某网络媒体则认为,周小川当年“池子论”中的池子就是股市,“因为股市吸纳的资金不仅对实体经济减少干扰,特别是应对过去热钱涌入楼市的抽身退席,而且股市吸纳的资金过度可以再增发掉,有利于调整通货膨胀。”
  
如果这个理论是真的话,一年内接近暴涨100%的A股,也可能仅仅只是刚开始牛市的步伐。
  
截止4月10日,沪深股市流通市值42.6万亿,总市值则是51.8万亿。想象一下已经“沉淀”在“房地产蓄水池”中一百多万亿元的资金吧(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2013年的调查报告,2011年该数据为128.3万亿),想象一下将要“沉淀”在“股市蓄水池”中的天量资金吧,A股多头在梦里也会笑醒吧!
  
金钱永不眠!
事实上,股市和楼市都不可能成为天量资金的蓄水池,资金之所以被投入到股市和楼市之中,并不是为了被“沉淀”下去,而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
  
以楼市为例。假设某投资者/投机者以1000万元/套的价格,一共花1000亿元,在北京购买10000套房子。
  
在这个案例中,有1000亿元的资金投入到北京楼市中,但是,这1000亿元并没有“沉淀”到某个“蓄水池”中并停止流动。恰恰相反,资金从购房者流通到了房地产商(卖房者)手中,房地产商获得了这1000亿元的资金(假设上述交易以现金完成)后,资金也没有“沉淀”下来,房地产商发放工资、偿还债务并扩大借款规模、继续购买土地、修建更多房产项目,其它购房者继续购买,如此周而复始。
  
资金从房地产商手中流出后,也并没有“沉淀”下来,获得资金的建筑工人、企业和政府,仍然要消费和投资,并让资金继续流动。
  
和楼市类似,投入到股市中的资金,也并不会“沉淀”下来。
  
假设某投资者/投机者将100亿元的资金投入到股市,购买公司A的股票。分两种情况,在第一种情况下,该投资者以100亿元参与公司A的定向增发,投资者获得约定份额的增发股票,公司A则获得100亿元的资金。这100亿元的资金进入股市后,从投资者手中流动到了公司A的现金账户中,并没有“沉淀”下来,而是成为该公司发放工资、扩大投资的一部分,之后也不会停止流动。
  
在第二种情况下,该投资者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公司A的股票。有买就有卖,该投资者购买的股票,必定是现有投资者转手卖出的股票。资金投入到股市,股票和资金相互转手。新获得资金(卖出股票)的投资者
 
同样不会让这笔资金“沉淀”下来,他会购买其它股票、消费或进行其它投资。
  
金钱永不眠,资金永远不会“沉淀”下来,只是从一个投资标的换到另一个投资标的上。
  
这一轮股市暴涨的原因可能有千千万万个,但认为“股市成为资金蓄水池”也是原因之一的投资者,肯定是在胡思乱想。
【风险提示】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不应将本资讯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

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记得点击····分享到朋友圈····打赏小编哦!

上一篇美文     回目录页     查看手表相册